在軟體工程師的道路上,關於一群人給予的動力
身為一個軟體工程師(自己可能只能算半個),即使擁有看似優渥的薪資或前景,但背後需要付出的努力總是不為人知的。剛好身處在網路技術迅速發展的時期,就 Web 工程師來說,三不五時就有新的框架,甚至新的開發環境、新的技術的出現,而這也造成了我們在掌握現有技術的同時,還必須緊追新興技術的腳步,深怕在未來一夕之間就與主流技術脱節,成為被淘汰的對象。
自我學習的瓶頸
我認為自己還算是自律的人,會為自己訂立學習目標並在一段時間後回頭審視學習的成果,然而如何得知現行的學習方式真的適合自己?如果求的是進步,我想隨著時間的推移進步是一定能夠達成的事,但進步的速度要如何透過審視自己來衡量?如何得知是否有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?如何得知自己所學是否真的能夠在現實中、在職場中發揮作用?我認為這些問題即是自我學習的盲點,不代表自我學習不重要,而是有些認知與體悟,必須從其他管道取得。
心境的轉折點-實體讀書會
因緣際會下加入了朋友籌辦的實體 web 技術讀書會,每週固定一天會聚在一起分享與學習新技術,一開始抱持的心態是:「我要透過每次分享學到不同新技術,讓自己越變越強。」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才認知到所謂的分享不過是打開特定技術的大門,通過大門之後仍然要透過上一節所說的“自我學習”,才有辦法在技術力上真的變強。在了解到這點後,我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,尋找讀書會對我而言真正的意義。透過交流,了解每個成員的背景後,令我感到有趣的是每個人的學習方式大為不同,每個人對自己生涯的規劃也不一樣。有的人把時間花在研究 source code,有的人把工作上的專案架構當成聖經般研讀與學習,這些方法都與我喜歡多方探索,並把工作視為實踐的場域的方式相當不同。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後,我發現每個人其實都會思考其他人的學習方式,並挑選覺得自己適合方式,與原本的習慣融合在一起,建構出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。
在為期一年多的讀書會中,能夠明顯感受到一點:
大家都在迅速的成長著
從此每個人不再只看著自己,而是能去互相激勵、去良性競爭,去調整自己學習的步調,最終再透過這樣的循環,不斷成長,不斷前進。
結論
後來讀書會因為成員各自的規劃而暫時解散了,而我又另外籌組了一個 Backend 技術的線上讀書會,因為是線上讀書會,少了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機會,因此目前認為這個線上讀書會只達到了打開技術大門這個功能,至於如何達到互相激勵,互相給予學習上的反饋,則是之後期望可以達成的目標。
一個人可以走的很深很深,但在人群的互相照應與催化下,這條路才能走得很遠很遠。很慶幸自己在軟體工程師這條路的初期,就能領會這個道理。也因此我期待之後職涯遇到的每一個人,能夠透過交流互相傳遞前進的動力,繼續在這條道路上穩定的前行。